关于热带寒舍

热带寒舍是2019年立项、2021年成立公司的中国大众文化香水品牌。

热带寒舍原创“正向香”理念,专注无酒精香水,提倡有棱角人格,坚持可复用设计和全本土供应链,希望以更贴近中国大众文化的理念,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香水品牌。

热带寒舍 品牌故事

一切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三层含义:

一是在热带给心灵一个安居之所。
人人都向往美好生活,而旅游是为之奋斗的人们都值得的一种调剂。阳光碧海的热带旅游目的地,无论旅居还是定居,都让人向往,即使身未到,心灵也已经在那儿休息了——光刷攻略都很开心。

二是热带与寒舍透着外与内、对立与统一的哲学思考。
我们浸润在中庸之道的文化氛围里,又在唯物辩证论的思想中长大,对立统一指导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深度认同这种智慧。外在的灵活圆融与内心的有棱有角,既对立,也能共存。

三是热带与中国香文化有深远的渊源。
中国文化(包括香文化)是一种融合外来文化又不吝外传的包容体系,大国文化应如是。热带与中国香文化的深远渊源 —— 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暗合了“热带寒舍”取西方形融东方意、与世界接轨以走向世界的理念。

导语

热带寒舍团队基于长年对时尚行业的跟踪和对国内香水行业发展的观察,通过立项至今的理论研究和公司成立至今的供应链探察,形成了更贴近中国大众文化内涵的“正向香”品牌理念,具备了以平价呈现高品质产品体验的能力,希望为用户带来有新意也有心意的产品。我们期待被更多的时尚消费者认识,从一个小微品牌走向大众。

我们是一个大众品牌,只是暂时小微。

热带寒舍无论从定价的友好程度、外观设计的理念普适性,还是淡香的高接受度、配方的低敏健康性,都是为面向大众而倾心研发。

热带寒舍的产品平价且有内涵、朴实但有质感,因为热带寒舍以培养更多人的用香习惯为己任,以用香水衬托更多人的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并希望未来作为中国香水品牌的代表之一走向世界。因此,我们自认为只是暂时的小微品牌,目标是成为真正的大众品牌。

“澄皮书”阐述的热带寒舍品牌理念基于以下三本书,推荐大家阅读:

  • 傅京亮著《中国香文化》
  • 余秋雨著《中国文化课》
  •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目录

1,品牌核心——原创品类 “正向香”
1.1 深吸一口气的正向感
1.2 深吸一口气才能闻得真切
1.3 本土自信也是一种正向

2,技术选型——代表未来的无酒精香水
2.1 关于香水溶剂的科普
2.2 始终如一的无酒精香水
2.3 坚持认同的,输出不同的

3,产品设计——可复用设计理念
3.1 积木——一砖一瓦地拼
3.2 实用性——减少铺张,提供价值
3.3 条理性——从可复用延伸到美好生活

4,深度思考——关于文化传承
4.1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4.2 文化体现为人格
4.3 文化的主体是大众

5,产品规划与团队本身——逻辑自洽,向前展望
5.1 实事求是地做出不同
5.2 有内在逻辑的产品规划
5.3 不包装团队、不挖消费陷阱

1 品牌核心

原创品类 “正向香”

现代香水产业发源于欧洲,孕育了众多人们熟知的国际品牌。近几年,中国香水消费市场发展迅速。与海外品牌相比,一些中国香水品牌的产品差异化明显,例如在香调上不会突出前调的鲜明浓烈,而是注重整体的绵长淡雅。这是含蓄内敛的文化土壤所致,是中国为世界香水行业贡献的东方理解。

在行业探索的方向上,热带寒舍更进一步,首创及原创“正向香”理念,定义是:提供只与自励有关的正向感,深吸一口气才能闻得真切的淡香水。

1.1 深吸一口气的正向感

正向香的关键在于“深吸一口气”这一动作本身的正向感:当人们为自己打气,或者接受了亲友的鼓励而暗下决心奋起努力时,都伴随深吸一口气的动作。它就像一个开关,打开人们正向而行的通路。这种只与自励有关的调香理念,是热带寒舍为中国香水行业注入的新理解。

正向香关注人类共通的情感,例如首款香型“碧海澄澄”,寓意奋斗的人生机会满满。依靠双手、拼搏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这种无形的传统美德与有形的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同样都是文化精华。不刻意选取传统元素意象,而是深入地汲取文化之实,进而发展出适合当下、面向未来的产品,这是正向香定义产品的思路。

正如奋进的人生常需自我激励或他人鞭策,正向而行也要不时地提气补能。热带寒舍正向香是你前行的柔和助推,让你每一次用香都伴随深吸一口气,获取收拾心情、重新出发的满满正向感。

1.2 深吸一口气才能闻得真切

正向香的核心在于“淡”,因为淡香才能自泵出就让人能深吸一口气地细嗅。正向香没有严格的赋香率要求,而是重点突出无侵略、不刺激的传递感,尤其杜绝香水刚刚泵出时的呛鼻体验。用户可以在喷到手腕或者喷向空中落身后,放心地深吸一口气,感受香气柔和潜入鼻中的放松。

“君子淡以亲”,“君子淡以成”,“浓尽必枯,淡者屡深”,这是中国香水应以淡香为主的理论支撑和文化底蕴。君子没有男女之分,与年龄无关,统指道德品质高尚之人,是中国人心中的道德典范和理想人格。而不为悦人、只为励己的淡香,正符合君子不为名利、平淡如水的社交态度。

注:“君子淡以亲”出自《庄子·山木》,“君子淡以成”出自《礼记·表记》,“浓尽必枯,淡者屡深”出自《二十四诗品》

1.3 本土自信也是一种正向

国内香水市场近年持续大幅增长,除消费者追求个性化表达的维度拓展到嗅觉,还要归功于中国新消费品牌抓住机遇、融入国风特色、打造中国新香的探索。

但是,许多讲东方故事的品牌在资本加持下,被商业化、快消化思维严重削弱创造力,体现为:
 创始团队多以传统文化元素为营销和溢价工具,加深刻板印象,欠缺文化深度;
 遴选人才时过度看重海外经历,用西方经验的“术”试图操作本土文化的“道”;
 将国际知名调香师作为宣传重点,将东方香水的定义交由西方的权威。

这种程式化、强商业感的产品因为资本的镀金,得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声量,导致消费者缺乏选择,甚至让固有的本土不自信持续叠加,难以消除。

相对的,热带寒舍做到了极致差异化——不但坚持平价大众,坚持全本土化,包括本土调香、本土研发、本土设计和本土供应链,而且不盲目追求权威,杜绝产品设计元素脸谱化,体现了我们对自身的品牌自信、对本土供应链的能力自信和对我们中国的文化自信。

本土自信,对于品牌也是一种正向的力量,对于行业和用户更是一种正向的价值引导。热带寒舍希望更多的中国香水品牌可以加入这个自信的阵营。

2 技术选型

代表未来的无酒精香水

热带寒舍与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研发无酒精香水配方,打破了传统无酒精香水性状浑浊的刻板印象,为用户呈现接近传统有酒精香水的用香体验。

2.1 关于香水溶剂的科普

一般而言,酒精(乙醇)是香水的必需,占据整瓶香水的80%左右。香水以香精加酒精的经典组合呈现(辅以少数其他成分),源于香精作为有机物难溶于水且易被氧化,而酒精作为极好的溶剂可以在抗氧化的同时有效稀释香精的浓度,并在香水喷出时促进挥发。保守估计,目前市面上超过95%的香水产品都采用酒精作为溶剂。

不过,行业的共同选择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创新往往源于突破“创新者的窘境”。近年来,无酒精香水的存在感有所加强,其低敏不刺激的特性开始受到消费者关注。只是绝大部分产品并未突破传统无酒精香水性状浑浊的难题,并且扩香体验不及有酒精香水。

2.2 始终如一的无酒精香水

香水前中后调的区别,源于多种香精在酒精溶剂中挥发的速度不同,以文艺笔触渲染画面感的调香理念(故事)是结果而非原因。这其中,前调是拉动购买意愿的第一印象,但受限于在购物场景中试香时间较短,用户往往在购买后、深入体会中后调时,才觉得不尽如人意,买后闲置的情况多源于此。

因为水质溶剂要求香精选型相对单一,一款无酒精香水客观上不会包含过多种类的香精,所以也就不会有明显的前中后调之分,而是从淡香到更需细嗅的淡香的区别。主观上,这正是热带寒舍认定无酒精香水方向的原因:一以贯之的味道不仅为用户的嗅觉印象保持连续性,还体现了一种不变的态度。

“君子有三变”,其实从未变,其品德如千仞无枝,始终如一;一切外在都是内在修养的表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会随着经济发展变化,但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永远传承、赓续不变的生活作风。

注:“君子有三变”出自《论语·子张》

2.3 坚持认同的,输出不同的

无酒精香水的暂时小众并不是没有市场,究其原因是在技术上存在香精可选型少、相溶性差、稳定性弱等多项研发难题。这意味着相当大的定义、研发和落地产品的时间成本,所以即便国际大牌也仅限于浅尝辄止的试水,许多新品牌更是“天然”选择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提供的有酒精香水成熟整包方案,压缩精力付出以求快速变现。

事实上,有的香精巨头也提供无酒精香水的成熟整包方案,但配套的配方不能避免成品的性状浑浊,想打破这一无酒精香水领域历来存在的刻板印象就没有“拿来”的选项。

热带寒舍经过长达一年不信邪的供应链探察,见识了国内香精厂商的实力,打磨出了自主设计的“有棱角”包材,经历了合作方因不可抗力的退出,进行过从香精配方开始的推倒重来……
虽然最终我们以溶剂调配路线实现了接近传统有酒精香水的用香体验,但是也从未停止对“微胶囊”路线的探索。

我们之所以层层深入地把握供应链每个环节、不断加注时间成本,是因为无酒精香水的始终如一与我们的品牌理念相合,因为对它的解读,就是我们希望向世界香水行业传递出的不同理解。

同时,无酒精香水领域固然蕴含着让香水拓宽使用场景、突破人群圈层等对行业发展贡献巨大的机会,但真正让我们相信它代表行业未来的是——它的始终如一正是它的与众不同(与众多有酒精香水不同),它的与众不同正是它成为“创新者”的潜质。

3 产品设计

可复用设计理念

品德作为无形的文化符号,是文化之实,是我们寄托在产品中的理念,这一点在设计中更有充分体现。

在外观设计上,大颗粒积木式的瓶盖和方正有棱角的瓶身是热带寒舍显著的特色。其中的瓶盖虽然取“形”于西方,但蕴含的“意”是无形的中国文化内涵。基于可复用设计理念,热带寒舍将大颗粒积木改造为香水瓶盖,又保留了其上下双向可拼接的原本属性。这种跨界应用,让香水瓶盖不单单美,也能真正实用、可复用——这是我们希望带给行业的一点启示,也希望引发人们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3.1 积木——一砖一瓦地拼

积木,寓意“一砖一瓦,搭建美好,拼出未来”。

中华文化能作为四大古文化之一唯一延续至今,我们国家能从近代的积贫积弱走到如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体量巨大的文化主体——炎黄子孙本身、中华民族包含的一个个鲜活个体,历来有着崇尚一步一个脚印地拼搏奋斗这一集体人格特征。拼搏奋斗,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正向而行、积极向上的态度,是一种传统美德。我们相信,传统美德是一种更有深度的传统文化,无形的传统美德比任何有形的、视觉上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更应该得到认同,更应该得到永续传承。

积木可以落地无限想象,尤其面向5岁以下幼儿的大颗粒积木,公认有着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色彩认知等益处。更重要的是,大颗粒积木启蒙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许多小朋友在搭建的过程中,人生中第一次体会亲手创造美好事物的快乐,享受“拼”的成就感。。

然而,众所周知,榫卯才是真正的中国积木,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榫卯结构是中国工艺文化的精神传承,远比西方的颗粒积木更精巧,而我们选择西方颗粒积木作为设计元素,一是因为制造香水瓶盖的工艺远不需要榫卯那么精细复杂(但是将榫卯结构引入产品设计将是我们未来长期探索的课题),二是不论从内部改造空间即设计可行性考虑,还是从商业角度顾及标准化和用户基数,颗粒积木都是现阶段相对更合适的选择。这是方便更多用户把瓶盖复用到玩具场景的客观需要,显然也是未来让海外用户接触可复用设计理念的一个便利前提。

需要注意的是,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是促进自身文化发展的客观事实和主观需要,本土文化走向海外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彼此互认——不刻意排外也是一种自信。

3.2 实用性——减少铺张,提供价值

越来越多的时尚消费品牌自称也堪称生活方式品牌,源于时尚消费品的设计越来越美,也越来越多地为大众所接受。因生活而设计,因设计而美好。所以,这是人们生活变得美好、追求精神享受的体现。

具体到香水行业,包材(瓶身和瓶盖)是最能体现品牌审美的载体。但是,市面上绝大多数香水品牌为塑造辨识度而追求设计美,带来的许多艺术品般精巧复杂的瓶身、瓶盖,并不提供任何实用价值,用户用尽香水后难免留之无用、弃之可惜。

面对这样的现状,热带寒舍在产品设计之初就积极思考如何做到物以致用、进而留之有用,推翻过五个版本的原型设计,最终基于关于品牌人格的理论研究选定有棱角的瓶身,和非凭空创造而是跨界改进、可复用且用户基数庞大的、同样有棱角的大颗粒积木。

热带寒舍的瓶盖基于大颗粒积木正方4孔标准件改造,为容纳喷头而将内部孔径加大,加大后为兼顾拼接其他积木而缩短高度,再在内壁增加紧固筋条,从结果来看,实现了积木和瓶盖的双重功能。后续我们还会力争将瓶身底部加工为可拼接的形态,让瓶身真正变为积木。

热带寒舍的瓶盖高度为1.5倍大颗粒积木正方4孔标准件,瓶身为4倍,所以瓶盖和瓶身都能在香水用完后进入玩具场景,实现再利用。

有趣的是,因为其标准化属性,热带寒舍的香水瓶盖还可以在顶部拼接乐高体系中的小抽屉、小盘子等,方便用户在使用周期内的日常生活中收纳戒指、卡针等小物件。

有辨识度也实用的可复用设计,减少铺张、提供更多价值,是热带寒舍希望为行业带来的一种设计新思路。

3.3 条理性——从可复用延伸到美好生活

相比包材,花盒(指纸壳外包装)呈现更早触达用户、留下第一印象的品牌质感。然而很多观感悦目、触感亲肤、坚固耐用的花盒,对用户来说也只是一次性用品,到手即弃。所以,品牌成本不菲、用户留之无用,对双方都是遗憾。因此,热带寒舍的花盒设计力求简洁,并使用大豆油墨印刷,整体可降解。

同时,为抛砖引玉,我们向行业开放因为成本过高而忍痛舍弃的原创设计方案——笔筒式花盒。

基于一端封口的抽屉盒,兼顾缓冲棉的存在,笔筒式花盒外盒可竖放呈笔筒形态,内盒可横放收纳更多办公用品,一盒两复用。

有无收纳意识,直接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效率。笔筒式花盒具备二次功能性,可复用为大多数人日常需要的收纳工具。我们建议,将笔筒式花盒的复用方式直接印刷在盒体背部,直观引导用户培养收纳意识,让条理性助力美好生活。

内部可复用、外部可降解,热带寒舍香水交付到用户手中后,几乎不对环境产生影响。反推到上下游,这也是对生产资料的节约、对回收环节的减负。

让用户既濡染可复用设计理念,也收获生活条理性,借助香水产品对“物尽其用”、“勤俭节约”等中国传统文化无形符号作出解读、实践传承,是热带寒舍希望带给行业的又一点启示。

4 深度思考

关于文化传承

在产品设计方面,热带寒舍针对大颗粒积木进行的内部结构调整和外观设计,从“拿来主义”的层面看,与其他品牌直接“拿”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同样是拿,但拿什么、为什么拿是关键的区别,才真正体现对于文化的思考。

热带寒舍的设计不直接选取有画面感的传统文化元素,而是去形留意,旨在引发人们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希望在物质非常丰富、生活深度数字化的当代社会里,唤起大家对传统美德的关注。

4.1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的创新,而不在于怀古。四大古文化里中华文化并非最古老,却唯一延续,一定程度上,就在于实现了传承层面变与不变的统一。

一种文明和文化之所以灿烂,不单单在于历史悠久,也在于内核优秀,优秀的原因之一必然是不断地创新,包括洗练旧精华、吸纳新元素。①

当下,大多数时尚品牌持有的文化观点是“越老的越有力量”,即历史越悠久越有内涵,并且简单粗暴、过分刻意地植入有形的传统文化元素换取过高的溢价。这不过是一种显然功利的营销行为,是把文化当作产品的被动附庸。事实上,堆砌元素并不能积累品牌价值。

品牌方长久地痴迷、也让用户长久地被动接受这样的营销方式,其实是利用了用户的追随心理,迟早会被用户厌倦。因为只会刻意模仿和单纯致敬、却不成体系的产品,是没有能力跨越时间、为文化传承助力的,只能在短时间内以消费主义陷阱的形式为商家做出营收贡献。这些品牌尽管让一些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得到了更多曝光,但在提升大众文化认知方面不会发挥系统性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众多地方博物院围绕藏品推出的文创产品频频出圈,这是公共文化机构由历史积淀合理延伸出的有“形”的创新。相对的,在时尚消费品领域,一些资本快速孵化的品牌,过分重视“形”,却并无积淀依托,如果说与文化有关,只能说带有一种文化自诩,而不是产出了文化创新。我们认为,品牌的创新要适当摆脱“形”、侧重“意”,拥抱更大的创新空间。这是热带寒舍“背离传统,独自建树”、不在产品中融入有形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原因之一。希望大家能更关注我们为产品注入的文化内涵,更希望热带寒舍“形意相合”的产品能够助力对文化生命力的活化。

总结来说,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不必在意形式。

热带寒舍正是秉承这样的思路。

注: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

4.2 文化体现为集体人格

世界各国的学者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我们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每一种文化都能沉淀出一种人格,中华文化历经5000年沉淀出的是君子人格,融合其他丰富的内涵。我们从其中选取的一个切面,是有棱角。大颗粒积木的设计是定型的,在这个外国元素中体现中华文化内涵的关键在于“选取”这个动作本身,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有棱角。

以中庸为美德的中国文化,指导人们圆融处事,但其实它的本意指的主要是解决问题要拒绝极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从来没有限定人们做人的棱角,而在历史上占有篇幅、堪称君子的人们大多是有棱角的。

如果文化体现为人格,宣称蕴含文化、体现文化、弘扬文化的品牌也应具备人格,产品则是文化的具象,也是对品牌人格*的解读。取西方形、融东方意的做法,体现的就是我们在中华文化的君子人格中找到的这种对应——有棱角。

注:区别于美国学者玛格丽特·马克和卡罗尔·皮尔森共同提出的基于荣格人格理论的品牌12种人格模型,热带寒舍是基于对“文化人格”的理解得出品牌应该具有人格的认识。

所以,热带寒舍的品牌人格,就是有棱角的人格。而有棱角的产品,既能解读出热带寒舍的品牌人格,也能体现创始团队的人格特征。

圆滑可以是方法,不应该是性格;性格即便充满棱角,不一定处处显露。

有棱角,也是我们希望唤醒的大众人格特征。当下有些人的处事风格已经不能算圆融,而是过分圆滑,间或畏缩,体现为对上和对权威的屈从、面对应该挺身而出的现象见义不为、遇到自身利益受损害趋向吃一亏少一事。这就让系统性压迫无从减少、让社会正义有气无力、让公平公正不得伸张。最终,让有棱角的人显得孤勇。这是我们希望改变的风气。

热带寒舍在瓶盖上取西方元素的“形”,匹配有棱角的瓶身共塑建筑感,融入千仞无枝的“意”,希望传达的是当下我国文化氛围里稍有欠缺的棱角感。同时,积木本身东西方兼有,其连接之巧妙和标准之通用,决定了其高可塑性,最终成品可灵活可大气,即有棱角也可以有无限可能。

美学设计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圆滑不应当道,有棱角才契合锐意进取精神。

4.3 文化的主体是大众

众所周知,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大众才是文化的主体。小圈子自我陶醉产出的产品代表不了文化,也不能解读出文化本身的价值——具备精神内核、折射人格魅力、体现文化内涵的产品才能,大众理解并接受、最终坚定选择的产品才能。

如果一个品牌的产品理念来自很多碎片化的灵感,而不是来自与大众生活的共鸣,不基于对文化的思考和理解、临时用传统文化元素硬往文化上贴是贴不住的,因为它脱离大众,也并没有在产品线规划的条理性和产品迭代的连续性上体现出逻辑。文艺感可以包装,文化内涵包装不出来,只能源于沉淀,源于与大众站在一起。

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用文化赋能产品”,而是品牌借文化的光,产品如果销量好只是反证了文化的生命力。所以,营销为主的品牌貌似恳切而笃定,实则利用文化获取溢价,产品越是精致花哨,其实越远离大众。

大众的常态是辛勤经营生活,大家中的大多数还尚未达到可以只关注生活用品的艺术性而不考虑实用性的程度。热带寒舍的产品设计注重可复用、突出实用性,因为我们定位大众,希望永远和大众在一起,为大众提供产品价值,也提供精神价值,感染全社会,激励普天下。

综上,热带寒舍作为品牌方把这样的思考融入产品,消费者既有可能在使用中感悟到、提取出这样的产品理念,也可能进一步引发更多思考。

在这样一个注意力快消化、被动接受为主的短视频时代,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同样珍贵。热带寒舍不单向灌输卖点、不制造消费主义陷阱,而是希望做一个提供多种价值、只赚取合理利润以便长久存在的大众品牌。引导用户正向而行,把拼搏奋斗、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物尽其用、勤俭节约的行为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这是我们希望做到的。

5 产品规划与团队本身

逻辑自洽,向前展望

中国香水应该有读得出历史、品得出古韵的产品,也应该有向前展望、尝试探索的产品。

热带寒舍不依靠灵感迸发产出调香故事,每一款香型都源于我们的产品理念和文化认同。

5.1 实事求是地做出不同

近几年国产品牌热衷打造东方香水的概念,均是号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有些新锐香水品牌为每一款香型都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每一款香型都能洋洋洒洒讲出上千字的调香故事。它们或许不是出于刻意的营销目的,毕竟我们的文化确实灿烂至此。但从众多品牌的产品线设置中人们很难看出它们对中国文化、尤其对中国香文化的系统理解。

相对的,热带寒舍不刻意将有形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而是选择颗粒积木作为标志性设计元素,意在融入无形的传统文化内涵。区别于将地名、建筑、植物、景物等实体名称近乎随机地融入产品,热带寒舍融入的是勤奋、节约、有棱角等中华传统美德,是生活方式和为人态度。

正如很多时尚设计元素因为“时尚是一个轮回”而长久地流传,传统文化也需要周期性地以各种形态出现,才能跨越漫长岁月得以传承。有的形态是显性的,比如把传统文化元素直接融入产品,命名和外观设计都有体现,富于画面感;而有的形态是去形留意的,第一印象与传统文化没有直接关联,但却包含传统文化的内核,处处体现对文化的理解。

从行业角度看,中国香水品牌的崛起是在为世界香水行业加入中国理解。那么,来自中国的理解现在多了一种声音——热带寒舍。

热带寒舍与其他中国新锐香水品牌虽然不同,但彼此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既然有刻意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的品牌,也理应有不刻意、或者刻意不如此的品牌存在。热带寒舍并没有为不同而不同,而是基于对文化、对行业的不同理解打造产品。中国香水应该有读得出历史、品得出古韵的产品,也应该有向前展望、尝试探索的产品。

热带寒舍所希望的是以全本土能力呈现世界级水准的产品,展望的是通过世界通用的意象、以中国文化无形内涵而非有形元素赢得世界的认可。

这种“不为不同而不同”,源于对自身的品牌自信、对本土供应链的能力自信和对我们中国的文化自信。

5.2 有内在逻辑的产品规划

热带寒舍规划的第一条产品线——通感系列,包含海洋香、木质香与花香这三个香水行业主流的香型类别。通感系列专注人类共通情感,而海、木、花三个香调意象跨越国度、适应不同文化土壤,对应水、空气、阳光这三个人类生存离不开的要素。

区别于成熟品牌根据市场流行趋势创作新品的工业流程,也区别于小众品牌依托灵感迸发撰写调香故事,热带寒舍基于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长期思考,主观地、预先地规划有体系和内在逻辑的产品系列。除通感系列外,我们后续还将推出根植深厚文化土壤的流芳系列,包含兰草、梅花、莲花三个中国人感物喻志的常见意象。

热带寒舍希望通过人类公认的意象,打破年龄的边界、突破人群的局限、穿破文化的界限,触达全世界更广大的大众。同时,我们也希望从产品规划方面,向世界香水行业输出中国理解。

5.3 不包装团队、不挖消费陷阱

热带寒舍创始团队包括来自时尚和科技行业的内容工作者,携手拥有多年专业化学经验的研究人员。我们本着谨慎、用心而精益的态度创业。我们不是精英,只是大众的一员,用普通人的视角去理解普通人的需求,也相信努力的普通人可以获得回报。

热带寒舍不对外包装创始人,所有话术不具名,出口均为热带寒舍团队。我们认为,过度的商业营销需要警惕,产品和作为才对社会产生价值,认同理念才应该是购买行为的前提。所以,消费者和媒体不必关注团队,可以将精力都放在产品本身。

我们不会寻求或接受机构融资,不会被资本裹挟,所以能做到不挖消费主义陷阱。我们想赚钱,但我们不想变得狂热,不希望以一种消费气氛让大家一时冲动购物。你可以不买,只要你能从我们的理念里获得一些激励,获得正向的鼓舞,就足够。

产品没有资本的“钞能力”加成,决定了我们需要耐得住等待,我们也愿意做一个慢品牌。因为我们不会是连续创业者,而是希望用30年打造一个可以走向世界的中国香水品牌。

我们都认同普通大众才是文化主体,大众文化真正强大。

我们都认同香气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衬托。

我们都相信,正向的力量。

《热带寒舍澄皮书》第一版, 2023年8月1日,北京

热带寒舍品牌澄皮书 2.0

一部历史如果没有精神,就只是一部史料。

一个品牌如果没有内涵,就只是一个商标。

鼻子的哲学属性

香气,通过鼻子与人产生关联。

从自我意识的觉醒,到自我反思、自我超越,到拷问自我的存在、追求人生的意义,这些哲学课题都和鼻子有着微妙的联系,因为自己的“自”本就是“鼻子”的意思。

《说文解字》:“自,鼻也,象鼻形。”

“自”的甲骨文为鼻子的象形,演变之初可见鼻梁、鼻纹、鼻翼、鼻孔等细节。因为鼻子是身体最靠前的部位,最具有代表性,所以人们说到自己时常指自己的鼻子,说到别人时也常指着别人的鼻子,所以后来本意是“鼻”的“自”就有了“自己”的意思,另造“鼻”字表示鼻子。

古人认为鼻子是五官之首,所以用鼻子来形容第一的、最大的,加上其处于最靠前的位置,引申出最突出、最先、最早、开始的含义。

《说文解字注》:自和鼻,义同音同,但“用自为鼻者绝少”,因为“自”已经广泛地仅采用“自己”这一引申义。但“鼻”有时却借用“自”的意思,例如清代有俗语称长子为“鼻子”,常用来形容东西数量很多的“老鼻子”古时有另一层意思是指外人口中他人的“父亲”,更有“鼻祖”一词不言而喻。

所以,“自”来自“鼻”,因为鼻指的是自己,而人生哲理和鼻子的关系也隐含在鼻子的功用——闻香之中。

闻香悟道,古已有之。

与沉香颇有渊源的苏轼,有诗《和黄鲁直烧香二首其一》云:“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而黄鲁直,即黄庭坚,也有诗《谢曹方惠物》云:“注香上褭褭(niǎo),映我鼻端白。”

鼻子除了具备嗅觉,还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呼吸器官,维系着人的生存。从这个角度看,除了香本身可以用以感物喻志,因为人通过代表自己的鼻子能“嗅”到香,所以人和香的微妙关系也从源头上就隐约透着哲理。

选择香水作为创业方向,从底层就是因为我们勤于对人的思考:香是美好的,是符合人类发展正向方向的。

关于人的思考,就是关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类发展的思考,延伸出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关系等诸多话题。人和人的关系隐藏在人和物的关系中,形而上之道隐藏在形而下之器中,精神关系隐藏在物质关系中。这也是香与人二者关系的微妙之处。

物质中隐藏着精神,思而不“物”也殆,所以做点儿什么很重要。

唤醒你心中的君子

社会关注本身也是一种集体引导,攫取巨大流量的结果是召唤出人数可畏的认同心理。正如在当下传播环境中大行其道的“处世智慧”、“语言艺术”,不乏崇尚圆滑的拥趸。在被不断宣扬后,圆滑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笼罩职场、乃至社会关系中的方方面面,那些钻营的技巧、没有感情的套话不会写在书上,却会成为人们背诵的教条,被当作必须遵循的台本。那些到处被演绎的戏码,传递着一个相当可怕的暗示:“除此之外,切莫做声。”它的可怕,在于无声地将锐利划为异类。结果就是,没有人再提倡坚持原则,舆论场上,有棱角处一片空白。

按中国书画理论,画的空白处也是画,纸上未曾着色的地方可以是云天水色。飞白处见意趣,需要阅读者在脑海中想象。然而,传播不是作画,不能指望受众自己填充话外音。在舆论上留白,就是不给大众留出选择的余地。

当一种说法独占制高点,在没有其他思想资源挑战的情况下,不论受限于认知水平还是被裹挟在大潮中,人们无力抵抗这种权威,只能表现为认同,即:让垄断话语权的圆滑独占合理性。

圆滑可以是方法,不应该是性格;性格即便充满棱角,不一定处处显露。

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人物、在浩如烟海的史料里占有篇幅的人才,都是有棱角的人。有棱角,才突出;圆滑的人只是自认为掌握了社交法门罢了。有棱角的人即便当下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往往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在更宏观的价值评判中被立为榜样。

我们相信,有棱角的人格依然潜藏在大众的内心。我们做“有棱角的正向香”,就是要填补这块空白,就是要唤醒这种棱角,在传播中以此为号,让有棱角的人不再显得孤勇,而是有机会互相发现。

女性能顶整片天

把一块积木当(改造)成瓶盖,因为我们妄想吸引有香水需求的年轻女性群体、准妈妈、新手妈妈们,先让她们有棱角起来。

过去“妇女能顶半边天”,如今对香、对美、对正向而行有追求的女性可以把男性那半边也顶起来,因为这样的女性往往开明,可以深刻影响自己的父亲、丈夫、儿子或女婿。女性群体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作为下一代第一位老师的重任,影响三观定型的成年人或许难,但至少下一代的样子,可以是当代女性的样子(指的是有棱角)。

所以,通过香水,面向女性宣传有棱角的理念,是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实践。

如果孔乙己有钱

与“孔乙己脱下长衫”的网络梗无关,甚至与文章原意无关,我们化用“抽象继承”的方法探讨文化的影响力是否受资本的影响。

有钱、穿长衫的客人在包间里喝酒吃菜,而孔乙己虽穿长衫却在柜台外站着喝酒,这一对比似乎寓意了文化只有与金钱结合在一起,才有地位、才会被尊重,至少在伙计眼中如此。与这一结论显然对立又正确的观点是文化不是金钱(和权利)的附属品,虽然文化的确历来因为金钱和权利而得到发展和传播,但前提是确有内涵、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化精华才会流传。

当下我们肉眼可见的是,经营销包装、所谓弘扬传统文化的品牌,其实是借了资本的势,用传统文化中有形的符号作吸引,用钱堆出流量,获得了很多关注甚至认同。大多数看客把流量和权威划等号,使得即便没有文化内涵只要有声量的东西就会被追捧。

当人们崇拜文化和金钱相结合的品牌的时候,人们崇拜的到底是什么?

无资本的品牌,能不能依靠文化内涵本身吸引人?

有钱就是矫情

当下时尚品牌的宣传普遍沾着风花雪月的习气,“虽云谈道,实长华竞”,结果是不矫情的文案风格和营销方式被留白。言论和沉默都能表达态度,行业中少见不矫情的文案就是行业的沉默。我们观察到了这种沉默,如果还保持沉默,就是态度不端正了。

任何经由人工修饰的文本,本身一定携带着人的思维方式,隐含笔者的阅读储备、消费习惯、人生经历、甚至身份表达。那些词句不尽相同、空洞的感觉大体相通的文案,显然呈现的是小资的生活方式,不能使大多数人对书写者当时的心境感同身受,更不可能反映平凡、朴素、无闲的大众真实的生活现状,字里行间透着的只有不接地气。

虽然几千年来我们都是靠高雅文化来创建并引领我们的精神生活的,而且这种引领惠及每一个平民,但是它自带阶级的局限性和偏见。

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越是娴熟,越是与人们的日常语言分离,最终成为一种自说自话,吸引的只是一小撮精致中产。这不禁让人想到思想史家对唐代的评价:在思想的平庸时代,可能恰恰会出现文学的繁荣景象,此时诗词歌赋成为一种智力较量。人们的智力都用在辞藻的堆砌、纯粹文学性的表达上,这恰恰是时代对思想匮乏的一种补偿。

理解语言文字就是感悟其意义的过程,在未深入理解之前,人们大多笼统感悟到的是其调性。风花雪月的人会被风花雪月的文案击中,但这样的人少之又少,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品牌无一例外定位小众。而小众的,绝不是历史的主流;大众,才是文化的主体。

大众生活的不矫情是为正能量点赞时泛在眼眶的泪光,是为鲜活生命祝福时不禁扬起的嘴角,是因为需要常态地小步疾走谋生而总是来不及写下来的真实感受。我们相信,当品牌为大众代笔的时候,大家更愿意看见的文字是简单的、直接的、不矫情的。

然而,矫情的品牌,很难写出不矫情的文案,因为品牌表达始终只能在品牌故事和内涵无形中规定的范围内输出文字。

品牌故事限制了品牌的表达,品牌内涵的深度则决定了持续表达的可能。对于一些创业源起太偶然、文化理解不深刻、商业感重、为融资而生的品牌,随着新媒体内容增加,发布出来的文字数量越来越多(主理人说的越来越多),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却并不会增加。一方面,是它的故事延展性不足,自带的阅读门槛正是小资与大众的边界;另一方面是它的内涵挖掘不出体系和深度,不能与新发生的事物持续碰撞出新的思考。

比富更富

富裕,滋生对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但比富更富,往往带来精神追求。

众所周知唐是盛世,但文献可考,宋才堪称富。

据《世界经济千年史》的数据,北宋的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的80%,南宋为50%。宋代科技、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也都空前繁荣,其中香文化就颇具代表性。

宋代香文化的繁荣就是“比富更富”的代表,即人们重视香的品质,在用香及制香上也讲究心性和意境,而对于一些形式性的因素(如香具的优劣、香的形态等)虽有所关注,但并没有刻意追求,也没有出现攀比香药之奇、香具之珍的风气。可以说,宋代的香文化是充满灵性、富有诗意的,也是健康中正的,繁盛而不浮华,考究而不雕琢。

所以,宋朝堪称唐朝之后的香文化鼎盛时期,源于它是社会整体富裕之后更富裕的时期,有着更简约的审美取向、更理性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用香者思想的深入。因此,宋被公认为中国香文化的顶峰。

中国传统香文化尚未回归主流视野,当下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香产品的了解还很不足,我们私以为正是源于社会整体仍不够富裕。有一定购买力的人们也还没达到宋代人们富裕之后再富裕的思想境界,对香的理解流于表面,尚未进步到香气养性的层次。

历史是丰富的,流传的元素无数,而人又不善于记忆,是习惯的产物,感受文化、接受文化依靠和体现的都是行为连续性。所以指导行为的、在脑中已经形成机制的思想才是鉴赏文化的准绳,又是传承文化的结果。所以,产品的形式、形制、设计都相对不那么重要,蕴含什么精神、传递了什么审美最重要。

现阶段社会相对富足、国力相对强盛,香以香水的形式重回人们视野,但中国香文化只是相对独立地以其传统的固体香料形式在主流视野之外延续着,并没有以香水的形式得到传承。

从形到意,现代香水产品作为工业品本质上都是从西方舶来,缺乏本土精神内涵。很多中国品牌(不限于香水行业)标榜弘扬传统文化,只追求了形而没有蕴含意,挖掘传统文化不深入,甚至有的香水品牌确实尝试挖掘了传统文化,却单单没有挖掘传统文化(至少对香气养性没有进行宣导,可见一斑)。

香气养性是中国香文化的核心理念与重要特色,没有这一层内涵,中国的香水产品就谈不上有中国的文化。这样的品牌也谈不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不能称之为中国品牌,只能算学习西方、在中国开了公司而已。

中国香文化在晚清时断代,中国香水品牌要想在找回和延续中出力,就要像古人那样处理外来事物,彼时虽然香药是舶来的,但香的文化是自己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暂且先让香的形式是香水,但要努力的方向是让香的内核实实在在回归养性的精神层面。作为同一个行业中的东西方不同竞争者,中国品牌应该展示中国理解,因为这份理解才体现对自己文化的传承。

懂一点陈设,再懂一点沉麝

富,有条件追求居室干净和着装整洁;比富更富,必然追求芳香满屋、穿香在身。所以,懂一点陈设以后,人们往往需要再懂一点“沉麝”。

“沉檀龙麝”是中国四大名香,高度体现了中国香文化养礼、养心、养生三大价值。其中,沉香为众香之首,或许是因为它最能体现闻香近道。

沉香是由于沉香树(风折、虫咬、人为)受到外伤或被真菌感染,为自我修复而分泌树脂形成,具有药用、收藏、美容、环保等多种价值。沉香的形成,展示出一种遭受打击却能吐露芬芳的出离豁达,还因受到苏黄喜爱而常引人感慨:不经苦楚难著壮丽诗篇。

见微知著,中国香文化历来蕴含哲理,寄寓心境。

除了饱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沉香与其它香料在价值上的区别还能形象类比有棱角的人与碌碌常人的不同本质。

燃香篆,在宋人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计时用的香篆叫作“百刻香”,其印模图案是十二时辰的刻度图案。以“百刻香印”脱制出的香篆,一盘可燃烧一天一夜,人们通过观察香篆燃烧的进度,便可以计算时间。(十二时辰分为100刻,一刻约为15分钟。)

从古时起,沉香就可以分为人工催取的生香和日月天成的上品熟香两类。人工催取的沉香未经时间的沉淀,多质地较差,因为商业利益而人为伤树的行为也令人扼腕、引人深思。

生香或者其他普通香料可用于制作计时的“百刻香”;上品的熟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沉香却不行。因为生香经人工加工后燃烧匀速,重点是廉价;天然熟香沉淀时间长久、香气浓郁、密度不均而气味婉转,价值丰富而稀有昂贵,所以沉香不会研磨成香粉用于制作百刻香。

沉香之珍贵可见一斑,苏轼之所以盛赞沉香,大抵也是用沉香感物喻志,推崇因有棱角、脱颖而出的人格。

值得注意的是,沉香在和香中的重要作用是调和诸香,能“协和诸药,使之不争”,充分体现了传统香中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被称为“香中国老”。可见,使用沉香进行和香,又体现了古人的中庸智慧。

然而沉香因其珍贵毕竟只是士大夫阶层、文人雅士生活中的元素,重要的是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样的“闲事”的确以“平替”的形式普及成为了古人家中、茶楼酒肆里的日常。可见,追求美好生活是不分古今的人性共同需求。

鸡自己,别鸡用户

学西方学得像可以做出商业上成功的产品,但不学自己的文化,丢失的是灵魂。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中国品牌,必须要基于中国文化,中国香水品牌则必须基于中国香文化。

中国新兴的香水品牌不少,以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的产品也有一些,但大多缺乏品牌故事的自洽性、产品规划的逻辑性。传递出更多文化感、较少商业感、不赚快钱的就更很少见,至少在理念上和西方一样与两性强相关的产品过多,没有体现出中国香文化内涵。

一些外国品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只是推出限定版、联名款的产品,其实是单纯地收割文化税。西方品牌这种没有深度思考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标榜东方理念的中国品牌也没有在产品设计和产品线规划的连续性上体现出逻辑,不应该,也不会长久。

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中国香水品牌对于中国香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推出新品只靠灵感迸发而无体系,编写出营销话术后只是一味向用户单向灌输。

大部分用户的文化判断力、鉴赏力是有待提高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关注(流量)本身就是一种集体引导和心理召唤,在大众心中堆积过多元素其实是增加心理负担、加速审美疲劳,却不能提升大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和敏感度。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新消费品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好的一面,那就是品牌塑造、商业化的路径日趋成熟,为后来者铺就了可以“重蹈”的成功之路。只是当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完美的时候,这个行业应该有的思考也就消失了。品牌创业者被快节奏簇拥着无暇思考,失去了诊断行业、评价自身的机会或者能力,品牌内涵也就失去了往深刻发展从而实现产品创新的能力。

获得资本的支持可以换来高速的发展,但也放弃了应有的节奏,丧失了用于沉淀的思想带宽。当经验、阅历、资源都沦为工具,文字只是营销话术,品牌也就无法为用户和行业带来深刻价值,整个行业也因为没有思想而显得平庸了。

文化恒久远,君子永流传

有一种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但关于它的解读只强调了数量,少了时代背景。例如,有些人格在其所处时代并不一定被认可和盛赞,可能是时代风气、文化氛围所致,也可能单纯源于传播受限,是后世给其以公正评价,并将其纳入文化精华。再如,平顺盛世下的文化人格无非严谨治学而已,恰恰乱世、不平之世下,有主见、不同流的人格才显得弥足珍贵,有着其他时代照耀不出的光辉。

所以,集体人格集合了众多人的人格,更集合了众多时代的人格。从时间维度整体把握文化的发展,或许可以把集体人格当成一个成长中的人来看待,就像把中国的历史当作一个探索出路的过程来看待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有变也有不变,内涵变得更丰富,但去粗取精的原则不变。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实际上,这句话指的是君子的内在修养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看起来的三变是接触深度的三个层次,实际上君子从未变,一切外在都是内在的表现。

《周易》云:“君子豹变。”古人用豹变来形容君子的长成。因为君子像豹一样,出生时丑陋和普通,经过自己修养、求知,最终像成年的豹子一样,矫健而美丽,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

“君子豹变”与“君子有三变”结合来看,君子不变的内在品质是通过不断修身养性演变而来的,看似不变实际一直在动态变化、持续进步,而持续进步的状态又反映出不变的进取精神。

子曰:“君子之德风”。孔子对君子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即不仅本身道德高尚,还要致力于让社会形成一种道德风气,引导大众向善。这一点很契合热带寒舍定义品牌人格的理念,以“有棱角”引导大众,理解、践行进而传承君子人格。

流芳两百世

中国的香文化肇始于上古、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魏晋南北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可谓历史悠久,与中华文明同源、数千年相伴。可以说,香文化是中国文化整个体系里一条无形的脉络。

早至六千多年前城头山遗址的祭坛,更早至史前遗迹就有燎祭遗存,5000-4000年前已经出现了作为生活用品的陶熏炉。按照一世30年计算,中国香文化已经流芳两百世不止。

宁为玉碎“流芳百世”,不为瓦全“遗臭万年”。中国人这种普遍的尚德思想和固定的成语表达说明,在中国文化里、在中国香文化里,香气历来是一种美好意象和高度评价,尤其指代正面的形象、正向的品格。这源于香文化在中国文化的体系内一直有着“闻香近道”的养性观念,透着“致中和”的天人观,具备历史赋予的文化内涵。人们用香总伴随着对人生的感悟,香也因此逐步演变成思想和文化的载体。

显然,西方香没有这样的底蕴。

西方香水始于情感,诱惑与欲望是潜在的主题;中国香文化始于生活需要,养生和祭祀是初始用途,并延续至今。可以说,中国香的根源中没有情欲元素,而是从祭祀祷告兼生活用香两条线索,发展出药用保健、时尚价值等多种用途,作为爱情信物的香囊等也只是极其含蓄的表达。

所以,我们对于中国香水品牌的理解是,中国香水应该与性无关,而是与养性有关。因为中国香水应该传承中国的香文化,而不是从外形到内在都学习西方。中国香文化,历史足够悠久、内涵足够丰富,有充分可挖掘的价值空间,是中国香水行业从业者应该致力复兴的。

结语

人类从未失去理想,而是在对一系列的误入歧途进行反思之后,不断纠偏,正向而行。这条路没有终点,但我们不会停下脚步。

2024年9月1日